爱莲课稿文案(爱莲课稿的句子优秀版)

时间:2023-10-02 14:29:16

1、词类活用:

2、题为爱莲说,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?

3、师:一学生带读

4、情感目标: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,提高生活情趣。

5、(齐读噫……)

6、师:作者喜欢吗?(十分鄙视、厌恶)

7、③看课文注释,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。

8、外形 ――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

9、这是一篇文言文,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,古人读书很有韵味,自得其乐的读,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。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,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读书经验,可以读得更舒缓一些。要做到这一点,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,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去读。

10、师:要注意“颐”字左边的写法。

11、菊正衬,牡丹反衬。这样,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,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。

12、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。字茂叔,道州营道人。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,世称“濂溪先生”。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,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。在《周元公集》。

13、④学生自由的读课文。(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,对于九年级的学生,这篇课文已经学过,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,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,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,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。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,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。)

14、教学难点:

15、引入课题。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(引入情景),由学生回忆相关咏“莲”或“荷”的诗句(引入课文),从古到今,有很多人赞美“莲花”,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,为什么要赞美莲花。(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,学生在回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。在交流中,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,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。)

16、师:那么我们知道了莲品格高尚,作者把它比喻成什么?(君子)

17、环境――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(不与世俗同流合污,不哗众取宠)

18、师:那么君子是怎样的人?

19、知识目标:理解课文内容,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。

20、师:莲花这般高洁,在当时喜欢她的人多吗?有何凭证?此话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?

21、教材简析:《爱莲说》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,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,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,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,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,感悟古人追求的“君子”之风。对于九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,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。

22、品德高尚的人,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,不随流俗,不受沾染。

23、环境――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外形 ――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

24、教学目标:

25、学习内容:(多媒体展示)

26、师:你是从哪一句看出来的?(牡丹之爱,宜乎众人矣)

27、(文中有一对反义词是蕃和鲜。)

28、植 宜

29、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,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八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,需要进行拓宽、拓深的.练习。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。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,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,做因材施教。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,选准切入点很啊抓基础,确保他们合格毕业。

30、师:莲花的别称还有(荷花、芙蓉等)

31、中通外直 (畅通 挺直)

32、清:形容词作动词,显得清幽。例句:香远益清

33、课文写了莲,还写了哪几种花?分别比作什么?

34、教师范读

35、①水陆草木之花 之:的

36、作者通过对莲花形状的叙写和评论,借花喻人,阐述自己不慕荣利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、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,委婉地批判了社会上追名逐利、趋炎附势的庸俗世风。

37、蔓:名词用作动词,长枝蔓。例句:不蔓不枝

38、同学们,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的有很多很多,你喜欢哪一种呢?为什么喜欢它呢?说说看。(学生众说纷纭)有人说,喜欢花的人,都有一颗善良的心。我很欣慰今天看到了这么多善良的心。

39、教学重点:

40、远:形容词作动词,远播,远远地传送出去。例句:香远益清

41、(不多。“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”感慨、痛惜)

42、如何通过“莲花”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。

43、师:总结:莲花的整体的形象是端庄美丽,令人敬重。我们知道了作者爱莲,不仅因为莲花姿态美丽,而且更因为莲的品格高尚。

44、姿态 ――亭亭净植

45、写莲是从几个角度写的'?

46、给下列黑体字注音(叫一位同学上黑板注音) 甚蕃(fán) 淤泥(ū) 濯(zhuó) 清涟(lián) 枝蔓(àn)

47、(志洁行廉或独立高洁)

48、这几个角度各写出了莲花的哪些品格?

49、师: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?(周敦颐)

50、作者写莲,同时又写菊、写牡丹其用意是起衬托作用。

51、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。

52、(陶渊明一生清廉,为官多年,最后因“不愿为五斗米折腰”而辞官归隐。他从复杂的宦海中挣脱出来后,回到家乡,躬耕垄亩,过起了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,并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《归园田居》和饮酒诗系列),但逃避现实,隐居起来。

53、了解两个古今异义

54、蕃 (多) 独 (惟独) 甚(非常) 而不染( 表示转折)( 沾染污秽) 濯(洗涤) 清( 清水) 妖(美丽而不庄重) 不蔓不枝(长藤蔓)( 长枝节) ――属于词类活用

55、④何陋之有 之:助词,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,无实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