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的佳句(净空法师语录)

时间:2023-03-21 03:00:18

1、我们共住在一个道场,有时间、有精力,应该多读经、念佛、研究讨论,即使未发心学讲经的同学,也要提高自己的佛学修养。

2、印赠经典、流通录音带,这些好事许多人都知道,也有很多人在做。但是像延续文化、从根救起的工作,却很少人知道,我们应该认真去做。这种工作需要有远大眼光的人,才能做得到。

3、我们希望臺湾有一个真正修五德、六和合的僧团,那麼二千万的同胞就有福了。首先要问问自己愿不愿意与大眾和睦相处?要和合,第一个要放下自己的成见。见解与大眾不合,就应当离开,不要破坏僧团,这是敬重僧团、尊重自己,爱护诸佛正法。

4、我们真正效法古人為法忘躯、不疲不厌,一定会得三宝加持。如果还有贪、瞋、痴、慢,就不能感应,纵使感应,也是妖魔鬼怪的加持,帮助我们造恶业。

5、布施,不是说你布施的钱愈多,你将来得到的愈多,不是这样的。布施是看你的心跟力,你的心真诚,你的心恭敬,布施钱财虽然很少,得的福报很大,不可思议!如果你布施的钱财很多,你的心并不恭敬,并不真诚,你得的福报反而很小。

6、学佛的人,心有所求最好劝人求佛菩萨,求「人」求不到,我们会生烦恼。求佛菩萨、相信佛菩萨,缘成熟的时候,佛菩萨自然会為我们安排一切。

7、佛法一定要回归到「教育」,才能够创造光明的前途,普遍利益一切眾生。因為宗教的范围是天道、鬼神道和仙道,各各宗教之间,都划清界线,產生对立,只有佛陀教育涵盖十法界,有广大的包容性,能够给予眾生真正的利益。

8、戒定慧表现在日常生活上,有种种的形态,善财童子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有时候我们看他破戒,事实上并不然,反而那些作法,是真正的持戒。

9、向善知识求法,要存真诚心、恭敬心去求。没有真诚恭敬的心,善知识怎麼说,我们也不会开悟。自己真正有修行功夫,这是「因」,以真诚、恭敬心向善知识请法,这是「缘」,因缘成熟,自然有成就,两种条件都不能缺少。

10、对於不认识佛法、或者对佛法有误解的人士,我们说法应该儘量避免名相。例如:不讲佛、菩萨,而讲「对於宇宙人生有正确认识的人」等等,这样他就容易接受。我们帮助眾生欢喜佛法、接受佛法、愿意修学佛法。要有智慧,运用善巧方便。

11、起心动念想到自己就是「迷」,念念希望利益一切眾生才是觉悟,尤其是弘扬净土法门,帮助眾生念佛求生净土,这是真正彻底的觉悟。

12、真正修行人,纵使受业报也会愈来愈轻;自私自利、贪图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定业是决定无法转变的。

13、台上讲经的是学生,台下的听眾才是老师。自己要有认真求教、虚心改过的精神,才能够得真实受用,将经讲好。

14、自己生死有把握,至於什麼时候去极乐世界,就要看缘分。如果与眾生有缘就要留下来,多帮助一些人往生。没有缘分,不妨自己先去,将来倒驾慈航,再来普度眾生。

15、大眾相处,一定要修忍让,道场大眾不和睦,护法神就离开,妖魔鬼怪便来作乱。所以真正爱护团体,一定要捨弃自己的成见,不要让大眾生烦恼。

16、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,常常看到别人的过失,就要认真的反省、懺悔,自己已经跟清净心违背得太远。

17、惠能大师说他自己的境界是「亦见亦不见」,见的是自己的过失,不见的是别人的过失。又说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,见到世间过,是自己烦恼起现行,如果我的心像佛一样的清净平等,怎麼还会看到世间过?这些话都是明心见性、大彻大悟的人,才说得出来。我们凡夫妄想执著常常起现行而自己不知道,修行稍有进步就觉得贡高我慢,这些都是业障深重的表现。

18、人生苦短,生命危脆,从一个伤风感冒,我们都可以体会这个身体的脆弱。人命就在呼吸间,為什麼还要造业呢?财富再多,权势再高,都只是过眼云烟,我们為什麼不利用机会修善积福?聪明人当财富从眼前过的时候,就会运用智慧,支配妥当,作利益眾生的事业,这是修福;没有智慧的人,支配不妥当,反而会造业。所以「有钱是福报,用钱是智慧」,我们应该细心的体会。

19、即使是发心修行、度眾生,如果发的心不真、不纯、不专、不精,修行还是不能够得力。

20、「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」,什麼人才能弘道?有德学的人。有学问没有品德,容易走向邪知邪见,佛法不知不觉变成魔法。只有品德没有学问的人,可以自利,不能够把佛法发扬光大,广度眾生。所以发心讲经弘法、续佛慧命的人,品德学问都要努力充实。这也是佛法常说的「解行并重」,解是学问,行就是品德。

21、佛门中讲「发露懺悔」,是向大眾说出自己的过失,希望同修督促自己。如果要说别人过失,一年当中只有一天,也就是结夏安居圆满日,称為「自咨日」。这是佛陀的制度,非常圆满。

22、清净心最合乎自然。心裡打个妄想,障碍自性功德,就是现代人所说的「破坏自然生态」。

23、要兴隆佛法道场,普遍利益一切眾生,一定要发广大的誓愿,对於一切道场、法师应当欢喜讚叹,让当地的信徒对於当地道场、法师更有信心,更尊敬他,才能够获得法益。所谓「若要佛法兴,先要僧讚僧」,十大愿王的「礼敬」、「称讚」我们应该要这样学习。

24、我们真正发菩提心自行化他、弘法利生,一生都让佛菩萨安排。别人对我毁谤、讚誉不必放在心上,身心才会清净、自在。

25、大眾共修,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想法、看法统统放下。真正念佛人,没有妄想,也没有见解,一心一意就想离开这个世界,还有什麼想法跟看法?我们只想求生净土、见阿弥陀佛,别人提出看法,我们还是一句佛号老实念,所有的业障都能够消除。

26、世、出世间法都不能没有福报,尤其是当领导人,更要有大福报。没有福报,纵使争取到领导位置,也不能持久。

27、在大灾难中,佛菩萨不会建立制度,因為建立制度,立刻会被魔破坏。魔已经造太多罪业,佛菩萨不忍心让他堕落得更深,所以一定会等到大灾难过后,才建立制度。所以我们在乱世弘扬正法,一定要採取低姿态,等灾难过后,正法才会真正的复兴。

28、俗语讲「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」,魔是障碍,不要说佛门外,佛门裡面都有障碍。佛教不是没有力量,而是不团结、不和合。

29、古圣先贤都教我们要「放弃成见」,因為所有的争执,都来自坚固的执著。放弃成见就是智慧。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、看法,无论多麼巧妙,都是妄想、执著,要能够彻底捨弃,本性的智慧才能流露。

30、来我们道场的同修,要真正有共识、有修行,修行的基础,一定是建立在五德、六和的基础上。

31、世间的拉杂事,都是脱离三界、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,我们放不下也得放下。但是放下并不是指事相上放下,而是在心裡没有牵掛。世间的善恶、是非,佛法、非佛法,都要从心裡真正放下,专念一部经、一句阿弥陀佛,这一生必定圆满成就。

32、我们个人修学的原则是三福、六和、三学,接触大眾的时候,则是歷事练心,要遵守六度、十大愿王,保持心地清净,才能够成就自己的道业。

33、修什麼布施,可以最快速得到丰富的收穫?布施佛法是最好的方法。我们印经、製作录音、影带,把佛法流通、推展到全世界,介绍给一切眾生,财、法、无畏三种布施都圆满。所以这是改造命运最快速而有效的办法。

34、菩萨悯念眾生苦,所以要普度眾生。「苦」从迷而来,「乐」自觉悟而生,所以要帮助眾生离苦得乐,先要帮助他破迷开悟。要帮助别人破迷开悟,自己一定要先觉悟,自己不觉悟,绝对无法帮助眾生得真实利益。

35、佛佛道同,相好庄严也相同,所以不论是拜千佛、万佛,都要口念佛、身礼佛、心想佛,念念都如面对阿弥陀佛。

36、所有的灾难,都是由烦恼感召而来的,没有烦恼的因,就不会有灾难的果,所以消灾免难要从断烦恼作起。

37、想念阿弥陀佛的人,是世间第一等的大福报、大智慧,再过不久,就要到极乐世界成佛去。

38、儒家说「君子之交淡如水」,佛家讲「广结法缘」,都是提醒我们随时随地都要保持平等心,不要跟任何人好过头。

39、自古以来,中国对於伦理道德非常重视,因為这是安定社会重要的教育,统治者的责任,也就是要维护道统。所以不管他自己作得好不好,能够维护道统,并且将之发扬光大,就是很大的功德。

40、讲经说法只是為贪图名闻利养,虽然可以获得眼前的小利益,但是已经造下地狱的恶因,这是「不净说法」,我们不能不谨慎。

41、处在乱世,每个人都觉得很苦恼,如果不学佛,往往不知道怎麼作。在乱世中,最重要的是修善积福,有福的人到任何环境,都能够安定自在,所以福报非常重要,我们称佛為「二足尊」,就是讚叹佛的福报、智慧都圆满。

42、真正培养弘扬净宗的人才,还是要有大经大论的基础,否则「无量寿经」讲不出味道来。

43、学讲经一定要求三宝加持,也就是自己的心、愿、解、行一定要与佛相应,才能得到感应,口是心非是绝对不可以的。道场同修如果不学讲经的,也要认真听讲,增长正解,提高共识。

44、我们现在修清净心唯一的办法,就是老实念佛,用一句佛号代替一切妄念。这一句佛号是自性功德,所以念佛就是恢复自性。心地清净、性德流露,我们就会有庄严的相貌和健康的体质。

45、俗话说:「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」,一个人能够获得大家的尊敬,没有其他原因,就是能够克服一切困难。我们每个人最大的障碍,是自己的毛病、烦恼、习气,能够一一克服,必定有成就,中国古人「悬梁刺股」,為的就是克除自己的毛病习气,否则要想成就,非常困难。

46、处在逆缘就要想到「万法皆空」,没有一样是真的。心地自平静。

47、佛经上说造五逆罪一定会堕三恶道。五逆归纳起来,就是贪、瞋、痴三毒烦恼,我们想要断三毒,最重要的是「看破、放下」,金刚经说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,真正能够这样观照,烦恼就不难断除,至少也会淡得比较快,减轻修行障碍。

48、在观经註解裡善导大师告诉我们,能够用净土法门劝导一切眾生,就是真正的报佛恩。因為能够劝一个人念佛往生,就是帮助一个眾生成佛,功德已经非常殊胜,更何况是帮助很多的眾生往生成佛?所以净土法门是「易行道」,自行化他,成就都不可思议。

49、学佛不论出家、在家,即使不学佛,也以「和」為贵。论语上说:「礼之用,和為贵」,无论大、小团体,只要能做到人事和睦、财政公开,这个团体必定兴旺,否则一定是流弊百出。我们既然发心学佛、积功累德,这两条是德行基础。

50、一切眾生都有见思、尘沙、无明烦恼,只有佛才是消除一切烦恼,证得圆满菩提。但是我们要知道,菩提与烦恼差别只在迷、悟之间而已;觉悟的时候,烦恼就是菩提;迷惑的时候,菩提就是烦恼,两者是一不是二。烦恼虽然无量无边,终究是虚妄相,我们只要把心安住在一句佛号上面,一切的妄想、烦恼,自然会消除。

51、一般人容易招致魔障最重要的原因,就是喜欢神通感应。魔有神通,诸佛菩萨当然也有神通,但是佛菩萨怕眾生对於正法、魔法混淆不清,所以用讲经说法度眾生,对於神通感应的事,绝口不提。

52、我们念佛一定要心裡真正有佛,只要把阿弥陀佛当成自己的心上人,念佛就会成功。如果心裡真的有佛,口裡念不念都没关系,只要有真信、切愿、老实念去,一定会成就。

53、我们念佛功夫不得力,是因為不知道佛号功德利益不可思议。念佛是定慧等持,只要真正发心,立刻就会得到真实圆满的福慧,从业障凡夫身,转為乘愿再来的大菩萨,真正是不可思议的法门。

54、真正能够帮助眾生得到真实利益的只有念佛法门,问题就在於我们是不是真正放下身心世界,老实念佛。真正用功,业障一定是快速消除,觉得轻安舒畅,法喜充满,生活过得安乐、自在。

55、世间人恩怨复杂,有爱有恨,今天两个人再好,明天说不定就反目成仇。而且爱得愈深,恨得愈重。我们了解事实真相,看破放下,心地自然就会清净。

56、佛法常说「生死事大」,我们不是今生才想要解决这件大事,过去世我们也想过,但是一直都无法解决。这一生我们又想到这个问题,但是世缘放不下,对於世出世法、人我是非、好坏善恶总有贪恋,所以虽然念佛,还是不能达到往生的标準。

57、修行人的心地清净,眼睛明亮,充满智慧,自己有一个目标,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,所以能够专精行道,安乐自在。

58、「无量寿经」会集本,有李炳南老居士的眉註、慈舟法师的科判与黄念祖老居士的註解。李老居士眉註虽然简单,重点都已经标明清楚,对於学习讲经的人,的确是难得的好本子。

59、一饮一啄莫非前定,是谁定的?还是自己定,佛菩萨、阎罗王没有能力為我们定。所以我们希望生活过得幸福快乐,就要谨慎种善因,避免造恶业。不但恶行不可以有,恶念也不可以有。

60、学佛最重要的是能够分辨善恶、是非和真假,这是智慧。如果不能分辨是非,不但持戒不能清净,修福也未必是福,所以持戒、修福都要有智慧。

61、看到别人有过失,必须是真正的同参道友,才能够规劝,而且劝不要超过三次,以免结冤仇。与大眾相处,心地要保持清净、平等,道场是佛菩萨建的,谁不如法,佛菩萨自然会迁单。即使是离开道场的同修,我们还是平等看待,一切都交给佛菩萨安排。

62、真正做到「净念相继」,修行功夫自然就会得力,读经、研究教理都会开智慧,明白如来所说真实义。

63、过去我们曾经开印经、製作录音带的风气,现在希望大家再开「养五德,修六和」的优良风气,使臺湾成為福国,救度一切眾生。

64、眾生一切的造作,佛都知道,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的眾生,也统统知道,所以我们必须拿出真诚心、恭敬心认真修学,感应道交不可思议。

65、处乱世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:第一、有道心,道心就是真诚心。第二、要护持佛法,绝对不能障碍佛法。

66、凡夫不能不起心动念,但是要知道起心动念是错的,即使起善念也是错,因為善、恶是相对的,造善业生三善道,造恶业生三恶道;换句话说,还是不能出三界,都在造六道轮迴的业因。俗话说「凡事凭良心」,凭良心也是造六道轮迴的业。

67、大家共住一个道场修学佛法,保持身心清净最重要;心不清净,知见就不正确;知见不正往往做错事,做错事就要承受因果责任。

68、传道之法:除了讲经以外,就是一句「阿弥陀佛」老实念,没有别的废话。

69、学佛人平时修一切善法,绝对不求现在的善果,不求这个福,修福不愿意享受这个福报,愿意在什么时候享?留到临命终时享。为什么?临命终时不生病,神智清楚,正念分明,佛号念得清清楚楚,这是大福报。

70、一切法的功夫都在「行」,也就是要去「实践」。所以对於佛法的道理,我们必须真正去做,才能够体会它的好处,以及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。如果体会不到,表示我们没有认真去做,所以没有真实受用。

71、虽然不是存心破坏道场,但是因為自己的无知犯过,还是造罪业,要负因果责任。

72、只要心、愿、解、行与佛菩萨相应,即使不学讲经,也能把经讲得好。佛的心地清净、真诚、广大、慈悲,我们要认真学习,对於世、出世间一切法,都不会有障碍。如果心行不相应,绝对无法深入义境。

73、在这个时代要想建立制度非常困难,根源在於世间人道德伦理丧失,谁也不愿意服从谁,所以世界秩序大乱,大灾难必定会降临,能够逃过劫难的人,一定是有大福德之人。

74、金刚经云:「菩萨无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寿者相」,凡夫四相具足,所以定业很难转变;只有心地清净、破除我执,才能够消除业障。凡夫所有的过失,都在於有个「我」,有「我」就四相具足,自私自利,贪著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所以会招来魔障。认真修行、心地清净,欲望很淡泊,什麼妖魔鬼怪都不能障碍我们。

75、修行的效果,我们自己可以明显的觉察到。如果自己的知见与经典渐渐相同,就开智慧。智慧开后再看佛经,跟从前绝对不一样,从前看的只是表面,现在能够深入体会弦外之音。佛法实在讲,都是意在言外。「意」是说不出的,要有悟处,才能够体会。有悟处就有真实作用,作用是消业障。业障消除,往生决定有把握。

76、处在动乱时期,「忍」字最重要;愈是动乱的时候,愈要能够忍耐。能够忍耐,身心才能安定,头脑清楚冷静,处理事情自然有条不紊。

77、我们专心修学自己的本门,对於八万四千法门都要讚叹,绝对没有诽谤,这样才是大和合僧团。

78、一个团体要有人才,彼此互相尊重、和睦相处,才能兴旺。如果互相嫉妒,很快就会衰败。尤其在佛门,嫉妒障碍就是破坏僧团。世间人破坏一个国家,比不上破坏僧团所造的罪业重。所以,自己如果不能与大眾和睦相处,就应该离开,这是爱护僧团的作法,也是个人德行的表现。

79、佛陀的制度,所有的道场主权都是归属在家护法,出家人接受供养,有「使用权」,如果不能依教修学,就不共住。

80、学佛最低限度要能够自求多福,换言之,一定要有智慧辨别是非、善恶和邪正。

81、大眾在一起,念佛是唯一共修,不夹杂、不间断。听经就是专心的听,听不懂也不必去研究讨论,这样才会开悟。如果提出问题讨论,这就把佛法变成世间法。念佛修一心,听经也是修一心,真正得一心,世出世法没有不通达。所以,会听经的人,就像马鸣菩萨起信论上所说的:「离名字相,离言说相,离心缘相。」不起心、不动念,这真正是戒定慧三学圆修。

82、处事难,处人更难;处事待人都要做得圆满如法,这些就是修行。

83、来我们道场的四眾同修,我们只有一个要求:「见和同解」,专依一部「无量寿经」,志同道合,大家才能精进。

84、佛门自古以来,以艺术弘法的例子非常多。古今大德也很重视。所以佛法是多方面的,只要能够依照自己的专长贡献发挥,专精修学,都能利益眾生。

85、真正用功,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、保护自己清修的环境。

86、如果有机缘,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的把净土法门介绍给大眾;没有机缘的时候,就自己认真修行。有机缘而不帮助眾生,这是小乘人,念佛的功夫再好也不能往生,因為极乐世界是大乘菩萨的世界。所以帮助别人认识佛法、修学佛法的工作,我们一定要积极去做。

87、初学讲经,讲台经验很重要,要多利用机会练习。

88、真正爱护、尊敬出家人,若他有过失就要依戒律治罪,大者不共住。这是帮助他有反省、改过的机会,真正的护持正法。

89、古人处世都有规则可循,所以孔子说:「虽百世可知也」;现代人**所有的规则,所以人心大乱,没有安全感。我们处在乱世,想要获得平安幸福,唯有全心全力的修福、修慧、广修布施,这才是真正的保障。

90、真正修持是要老老实实去做,所以修行的方法愈简单,就愈适合眾生的根机,也愈契合实相妙理。如果光是高谈阔论,实际上做不到,说得再多都是假的,只不过妄想而已。

91、日常生活待人处世,能够恒顺眾生、随喜功德,这是「权智」;自己保持清净心,一尘不染,这是「实智」。我们不要以佛法的标準,去衡量所有的人,处处看不顺眼,这是大错特错,所谓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。「佛法在世间,不坏世间法」。离开世间法,就没有佛法可言。这些我们应该认真去学习。

92、真正发心弘法的人,一定要发愿终生不做住持、当家,就是当一名教员;照顾道场、行政工作就让护法的人去作。弘法、护法彼此之间要密切配合,好比学校的教员、职员要合作无碍,才能够真正推动弘法利生的大事业。大家一律平等,所扮演的角色不一样,但是功德完全相同。尤其是讲经的人,一定要培养平等心,如果有一丝毫贡高我慢、自以為是,这就是烦恼,就是错误,就是迷惑颠倒。

93、身体不好是业障。我们身体不健康,表示业障没有消除,所以要有真正的修行功夫,命运才能转变,业障才能消除。修行要发大心,如楞严经上说:「将此身心奉尘剎」,要把身心奉献给无量无边的诸佛国土,「是则名為报佛恩」,这就是真正的报佛恩。

94、修行最难的,在於我们不知道自己错在那裡,总以為自己样样都对,这是致命伤。菩萨比我们聪明,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过失,凡夫不知道自己错在那裡,也不知道如何改正,所以罪业愈造愈重、愈积愈深,等到果报现前,自己实在无法承受的时候,后悔已经来不及。

95、现代社会环境复杂,五欲六尘、名闻利养的**很大,修行的确不容易,如果没有很深的定力,坚强的道心,往往会退转。所以我们要记取古大德的教训,谨言慎行,小心保护自己的清净心。

96、无量寿经虽然分量不多,体、相、理、事、因、果都讲得很圆满。这部经,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,我们在日常生活中,一切想法、看法、做法,如果都能够依照经文百分之百做到,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。这种修学方式,在大乘佛法裡面,真正是登峰造极,所以古大德讚叹是「如来所说第一经」,帮助我们这一生,自行化他圆满成就。

97、往昔丛林执事任期是一年,每年腊月三十日总辞。正月初一新选的执事就职。「执事」是為大家服务,不是特权,地位平等,好比住持与菜头、粪头的地位都一样。如果寺院职位期限太久,不但四眾弟子不服,实在也是妨碍自己用功。

98、修行要在人事环境裡面把烦恼习气磨掉,在顺境的时候不生贪爱,逆境不生瞋恚,顺、逆境界都是增上缘,成就自己的戒定慧。

99、歷史是一面镜子,我们读歷史不是研究学术,而是要看看各个朝代兴盛、灭亡的原因,对於善恶、因缘、果报,人情事理之变化有更深刻的体会,我们要通晓世出世法才能弘扬佛法、护持佛法,否则往往做出毁谤正法、破坏三宝之事,自己还不知道。

100、我们修行尝不到法喜、法味,是因為功夫下得不够深,所以佛经上说,大乘菩萨的善根只有「精进」一项,精进才会有成就,鬆懈散漫的态度什麼事情都不能成就。

101、人生在世,不要跟人结冤仇,也不必刻意结善缘,佛教我们「广结法缘」。善缘好过头会变成恶缘,只有广结法缘,才是身心清净没有染著。

102、度眾生要看机缘,好比採果实,先熟的先採,还没有成熟的,等过些时候再採。

103、对於兴趣不同、法门不同的人,我们应当要尊重。

104、真正念佛人,身心自在快乐,远离一切苦恼,不老、不病、也不死,时时都有三宝加持,诸佛护念。所以要有信心、有愿力,认真念佛,十方诸佛都会加持我们,不但体质、相貌会改变,再大的业障也决定消除。所以要想勘验自己修行的功夫,从相貌、体质上,都可以看得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