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学生的名言借鉴(医学生的名言名句)
1、人以天地之气生,四时之法成。《素问·宝命全形论》
2、善诊者,察色按脉,先别阴阳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篇》
3、上工治未病。《难经·七十七难》
4、病不可不察隐情,药不可徒拘成法。倪士奇《两都医案北案》
5、医非博不能通,非通不能精,非精不能专。必精而专,始能由博而约。赵晴初《存存斋医话稿序》
6、百病生于气也,怒则气上,喜则气缓,悲则气消,恐则气下,寒则气收,炅则气泄,惊则气乱,劳则气耗,思则气结。《素问·举痛论篇》
7、天地之理,有开必有合;用药之机,有补必有泻。程国彭《医学心悟·论补法》
8、学问无窍,读书不可轻量也。叶天士《临证指南医案》
9、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。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
10、医,仁术也。仁人君子,必笃于情。喻昌《医门法律·问病论》
11、人命至重,有贵千金,一方济之,德逾于此,故以为名也。孙思邈《备急千金要方序》
12、夫医必自爱自重,而后可临大病而是托。怀抱奇《医彻·品行》
13、医者,意也。善于用意,即为良医孙思邈《千金翼方针灸上》
14、医学贵精,不精则害人匪细。陈梦雷等《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》
15、不知天、地、人,不可与言医。汪绮石《理虚元鉴》柯怀祖序
16、名相治国,名医活人,人贵于人有济耳。郭霭春
17、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。《素问·刺法论》
18、精是吾神,气是无道,藏精养气,保守坚真。董浩等《全唐文·卷九四五》
19、医贵乎精,学贵乎博,识贵乎卓,心贵乎虚,业贵乎专,言贵乎显,法贵乎活,方贵乎纯,治贵乎巧,效贵乎捷,知乎此,则医之能事矣。赵濂《医门补要·自序》
20、医生不能脱离临床,更不能离开病人,一个离开病人的医生,就等于没有了生命价值。赵雪芳
21、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。张机《伤寒杂病论序》
22、望闻问切宜详,补泻寒温宜辨。李中梓《医宗必读·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》
23、心乱则百病生,心静则万病息。《卫生宝鉴》
24、自古无不效之方,而世医不识之病。孙一奎《赤水玄珠序》
25、医以济世,术贵乎精。吴尚先《理渝外治方要略言》
26、补即补而泻即泻,热斯热而寒斯寒,抵当承气,时用回春,姜附理中,恒投起死,析理详明,勿持两可,如是者谓之胆大。李中梓《医宗必读·行方智园心小胆大论》
27、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。张机《伤寒论原序》
28、不读书穷理,则所见不广,认症不真;不临证看病,则阅历不到,运动不熟。宁松生《医林选青·医有体用论》
29、夫医学之要,莫先于明理,其次则在辨证,其次则在用药。理不明,证于何辨?证不辨,药于何用?吴仪洛《本草从新原序》
30、做人要有人格,看病要有医德,贫莫贫于无才,贱莫贱于无志,缺此不可为良医。秦伯未医文集》
31、寸尺弱,勿汗,寸脉弱者,不可发汗,汗则亡阳;尺脉弱者,不可发汗,汗则亡阴。程钟龄
32、人借气以充其身,故平日在乎善养,所忌最是怒。《老老恒言》
33、医之临病,胜于临敌。怀远《医彻·卷四医箴疗医》